×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挖贝网> 北交所> 详情

北交所2025年五大猜想

2025/2/6 15:52:00      挖贝网 李矛

过去三年,北交所基本实现稳步、高质量发展。规模方面,截止到2025年1月3日,北交所上市公司数量为263家,贯彻了“严把入口关”精神。质量方面,北交所上市企业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154家,数量占比58.56%,数量占比首次超过科创板。

进入第四个年头,北交所将会如何发展?挖贝研究院从五个维度试着猜想一下。

猜想一:新增上市公司总量50-60家

星图测控、宏海科技分别于1月2日和2月6日上市交易。

已提交注册等待批文的4家,其中开发科技提交日期为2025年1月8日,其它3家已经超过1年有效期。过会等待提交注册有4家,分别为天工股份、万泰股份、博达软件和丹娜生物。其中,博达软件在1月15日宣布撤回发行上市申请。

目前在问询企业数量为60家,中止企业31家。挖贝研究院数据显示,受理企业过会率大约50%左右。这些企业有望登陆北交所数量大约为45家。

从时间维度看,上述企业有充足时间登陆北交所,总数量为50家。

另外,2024年年报披露后,会有一批企业在6月30日之前提交北交所材料。如果质地特别好的企业,有望在年内登陆北交所。

猜想二:2024年11月8日北证50指数创下的新高很难突破

2024年9月底,在各种政策刺激下,北交所走出一波超级牛市。北证50指数从低593.92点,仅用了1个半月左右的时间就冲到1469.57点。成交金额从当时日均不到20亿元,猛增至500亿元至600亿元。目前北证50指数在1000点至1100点徘徊。

挖贝研究院数据显示,北证50指数高点位时,整个市场对应的动态市盈率大约为50倍左右。目前,国内GDP增速长期保持5%左右,这个市场保持50PE估值,确实是比较高。

而寄希望北交所上市公司总体业绩在2025年实现较大突破也不现实。

从成交金额角度看,要突破前期高点,北交所总体成交金额也要突破前期高点,超过日均600亿元。2月5日,北交所流通市值仅为3326亿元,如果真要保持日均600亿元成交额,这意味着北交所流通股票,每5个交易日就要换手一次。

无论从估值还是成交金额看,北交所要突破前期高点需要有奇迹发生。

猜想三:小券商慢慢出局

精选层和北交所成立初3年,北交所IPO保荐机构初步形成“三强”格局,中信建投、申万宏源和开源证券长期霸榜前三。

这一结构去年被打破。截止到2024年11月底,中信建投以斩获3家IPO位居第一第一创业和民生证券以2家位居第二。特别是第一创业上一年北交所IPO业务还是零单。申万宏源完成1家,与其他10家券商并列第四。开源则是直接挂零。

进入2025年,上述格局仍然会持续。从目前过会和受理企业数量看,没有哪家券商有明显优势。有望冲击第一的分别是招商证券、中信建投。招商证券有一家过会等待拿批文的,还有4家受理。中信建投,3家受理。

上述结构被打破直接的后果就是小券商慢慢出局,只有极个别小券商还有1个订单。

猜想四:战投份额,专注北交所战投机构优势不在

过去几年,北交所总体走势并不好,导致很多专业投资机构看不上北交所。随着2023年年底一波行情和2024年超级行情,北交所越来越受到不少专业投资机构的青睐。

这一变化,导致过去以金长川资本、晨鸣资管、汇美盈创(董秘一家人)、犀牛之星为代表的北交所战略投资机构在市场地位方面受到极大挑战。挑战他们的是以券商和公募基金为代表的专业机构。另外,还有一些在上市公司当地具有资源的企业也在纷纷抢滩北交所战略投资份额。

猜想五:存量企业完成920代码替换,可能是大利好

深化改革,一直是北交所努力的方向。放眼2025年,北交所大改革利好,可能就是存量企业完成920代码的替换。

大家都希望看到北交所改革,例如,ETF推出,社保基金等耐心资本进入北交所。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北交所目前总盘子不大,这些大家伙进不来。另外,还有一个懂的都懂的小变化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