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一周岁:拼出来的新局面
11月15日,北交所开市一周年。
在过去的一年中,北交所交出一份不错的成绩单。上市企业数量方面,稳中求进,达到123家;上市公司业绩方面,今年前三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分别增长33.25%、19.43%;上市公司研发强度方面,达到4.37%,约为规模以上企业的3倍;合格投资者超过520万户,流动性稳步提升。
由于实现良好开局,北交所“龙头”撬动作用正在发挥。
备战北交所,实现数量和质量同步提升。数量方面,截止到目前,在审在辅企业合计429家。质量方面,上半年业绩实现逆势增长,平均实现营业收入2.35亿元,同比增长11.11%;平均实现净利润1969.21万元,同比增长13.93%。
存量企业申请进入创新层积极性高涨。2022年分层完成后创新层公司共1723家,达到分层制度实施以来最高水平,557家新进入创新层企业中近七成符合北交所上市财务条件。
申请挂牌新三板企业数量大幅增长。今年前10个月,新三板新申请挂牌企业数量321家,是去年同期四倍。其中,摘牌后再次申报企业76家、获得私募基金等专业机构投资者投资的有128家。共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95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85家。
北交所是个新鲜事物,在从“0”到“1”阶段,北交所按照“丰富功能、办出特色、形成生态”的思路大力推进市场改革创新,持续推进北交所高质量扩容,不断提升市场服务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上述成绩的取得,都是靠拼出来的。
未来,北交所将努力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一流交易所,同样需要靠拼才能不辱使命。
上市企业数量:稳中求进 众所周知,北交所的定位是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主阵地,在全球资本市场中,找不到类似定位的资本市场,北交所在过去的一周年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中发展,采取稳中求进策略是最优选择。 截至2022年11月11日,北交所共有上市公司123家,而科创板开市一周年上市公司数量达到140家。虽然上市公司数量少,但特色鲜明:一是,中小企业占比77%,民营企业占比86%,超八成集中在战略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二是,49家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平均研发强度达5.4%,远高于社会平均水平,创新特征强;三是,在疫情多点散发的大环境下,实现逆势增长。据统计,北交所上市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合计实现营业收入732.07亿元、净利润69.26亿元,同比增长33.25%、19.43%。 坚持高研发强度:激发创新活力 一年来,北交所上市公司坚持以创新引领发展,专注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数据显示,上市公司研发支出合计31.97亿元,同比增长33.10%,研发强度达4.37%,约为规模以上企业的3倍。 微创光电等6家公司研发强度超20%,连城数控等4家公司的研发支出达1亿元以上。部分公司突破“卡脖子”技术,实现进口替代,发展动能得到充分释放,利通科技研发推出超耐磨酸化压裂软管等高附加值产品,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98.58%;富士达主导制定的IEC国际标准发布,标志着公司在射频同轴电缆组件领域保持着国际技术领先地位。 合格投资者超520万:市场活跃度稳步提升 据了解,截止到目前,社保基金、保险基金、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等重量级的机构均已入市,超580只公募基金参与市场,11只北交所主题基金获批注册。 中介机构加大投入。券商各条线均逐步加码,加大直投、投研等全链条服务,形成一批深耕市场业务的特色中介,逾900家次机构参与北交所上市公司调研。 合格投资者增加,机构投资者的逐渐重视,北交所的活跃度正在稳步提升。 数据显示,北交所开市以来日均成交金额超10亿元,日均换手率约1%,呈现出与中小市值股票相匹配的流动性水平。 特别是2022年9月中旬以来,北交所市场量价韧性回升,单日成交额最高突破20亿元。9月以来上市的16只股票首日平均上涨24.24%、换手率39.23%。 与此同时,提高改善流动性,北交所不断丰富工具箱政策储备。11月4日发布北证50成份指数样本股,拟于11月21日正式发布实时行情,行情授权与指数基金开发工作正在有序推进。11月11日发布融资融券相关规则,后续将持续推进技术准备、权限开通、投资者培育等工作,尽快推进融资融券业务正式上线。引入做市交易、降低交易成本等改革举措也在稳步推进。 “龙头”撬动作用正在发挥 开市一年来,在北交所“龙头”撬动作用有效发挥下,新三板活力和吸引力明显增强。 备战北交所,实现数量和质量同步提升。截至2022年10月31日,北交所在审在辅企业合计429家,其中在审企业133家,在辅企业296家。 经营业绩方面,2022上半年业绩逆势而上,平均实现营业收入2.3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1.11%;平均实现净利润1969.21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3.93%;超四成公司(186家,占比43.36%)营业收入、净利润双增长。截至2022年10月31日,61家披露了2022年三季报的在审在辅企业平均实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4.78亿元、3511.84万元,分别同比增长9.21%、24.20%,超半数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实现双增长。 创新属性方面,在审在辅企业2021年平均研发费用1725.27万元,182家公司研发费用规模已达到北交所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在审在辅公司平均研发强度达3.56%,其中,研发强度超过6%的公司数量为124家,基本达到北交所上市公司平均水平。此外,近八成获得国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或“专精特新”企业认定,31%在审在辅公司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新三板创新层培育和遴选功能增强。2022年分层完成后创新层公司共1723家,达到分层制度实施以来最高水平,557家新进入创新层企业中近七成符合北交所上市财务条件,有26家公司挂牌同时发行进入创新层。企业挂牌新三板意愿提升,新增申请挂牌企业372家,同比上升2.4倍,其中超六成符合北交所上市财务条件,76家已摘牌公司重新申请挂牌。 申请挂牌新三板企业数量大幅增长。今年前10个月,新三板新申请挂牌企业数量321家,是去年同期四倍,其中符合北交所财务标准的申请挂牌公司有201家,占比62.62%。 申请挂牌企业中,共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95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85家、摘牌后再次申报企业76家、获得私募基金等专业机构投资者投资的有128家。 经营业绩方面,新申请挂牌企业2021年平均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3.41亿元、2869.66万元。从创新属性看,新申请挂牌企业最近一年平均研发费用为1515.99万元,较现有挂牌公司平均水平高约九成。近三成申请挂牌公司属于延链、补链关键节点公司,包括融入华为、苹果等国际知名创新公司供应链的公司,或主要为大型上市公司、国有公司提供关键元器件、基础原材料、生产服务的公司,也有实现进口替代或处于细分行业龙头地位的公司。
相关阅读
- 2025年2月北京新三板企业市值TOP100:4家企业排队北交所IPO
- 鼎佳精密IPO:隐喻捷邦科技等友商管理团队不高效 发明专利系筹备IPO时突击取得
- 浩淼科技接待机构参观调研:2025年围绕工信部科技部项目做好新产品开发
- 爱得科技IPO:成长性困境待破 董事长夫人与总经理之间系列交易令人费解
- 基康仪器:在手订单充裕 将重点关注抽蓄、核电、新型储能等领域项目
- 路斯股份第二大股东潍坊浚源计划减持206万股 占总股本2%
- 基康仪器(830879)顺利获得“信息系统建设和服务能力等级证书”
- 蘅东光IPO:大降存货跌价计提比例或多增出1000-2000万元利润 相关信披前后矛盾
- 常辅股份2024年预计扣非后利润增长19%:积极参与核电产业链建设 核电产品营收保持增长
- 花溪科技上市第二年业绩转亏 第四大股东减持42.78万股
推荐阅读
快讯 更多
- 02-20 18:53 | 手机也要上HBM芯片?三星计划推出移动版HBM,预计首款产品2028年上市
- 12-30 16:40 | 国产首款DDR5内存问世!价格战开启,复制长江存储击败三星路径!
- 12-30 16:36 | 华为手机回归第一年:全年销量或超4000万台 有望凭借Mate 70在高端市场击败苹果
- 11-26 18:19 | 众兴菌业拟与涟水县人民政府签订《招商引资合同书》 拟投资设立涟水食用菌产业园项目
- 11-26 18:16 | 美芝股份中选vivo全球AI研发中心-精装工程采购项目(标段二)
- 11-26 18:14 | 健之佳拟用不超1亿回购公司股份 维护公司价值及股东权益
- 11-26 09:53 | 格灵深瞳收购深圳市国科亿道科技有限公司部分股权并增资5000万
- 11-26 09:37 | 炜冈科技拟以1.49亿购买衡所华威9.33%股权 华海诚科拟发行可转债收购炜冈科技所持衡所华威股权
- 11-25 10:41 | 精工科技与众亿汇鑫签署5.16亿元销售合同
- 11-21 10:28 | 儒竞科技使用部分超募资金和自有资金投资建设泰国新项目 第一期计划总投资金额2.26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