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挖贝网> 北交所> 详情

常辅股份获中信证券等多家机构调研:近年来研发多个核电产品 部分产品实现进口替代

2025/5/16 18:36:29      挖贝网 王思宇

挖贝网 5月16日消息,北交所上市企业常辅股份(871396.BJ)于近日获中信证券、平安基金、陕西趋势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机构的调研,公司介绍了核电产品、普通及智能产品的情况。

资料显示,常辅股份专业从事阀门执行机构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主要包括普通产品、智能型产品、核电产品三大类。产品广泛应用于核电、石化、冶金、市政、电力等行业和领域。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2.55亿元,同比增长6.91%,扣非后利润3608万元,同比增长18.71%。

在调研中,常辅股份重点介绍了核电产品的相关情况。据介绍,公司在行业内较早涉足民用核电领域。近年来,公司研发了核电厂防火类风阀电动执行机构;堆芯中子通量测量系统(简称RIC系统)电动阀;中核霞浦600MW示范快堆2号机组大口径钠阀电动执行机构;重水堆1E级阀门电动装置;华龙一号(HPR1000)机组安全级交流380V感应电动机等核电产品,其中部分产品实现了进口产品的国产化替代。

并且,公司近年来开发的CAP1000项目的核级直流电装及“华龙一号”堆型三代核电站用K1类直流电动装置等技术成果的转化取得了较好的市场业绩。

针对核电市场的发展前景,常辅股份介绍道,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4)》报告显示,预计到2035年,核能发电量在中国电力结构中的占比将达到10%左右,与当前的全球平均水平相当,相应减排二氧化碳约9亿吨;到2060年,核电发电量占比达到18%左右。预计未来我国的核电装机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核能利用将扮演多重角色,核技术应用产业有望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核电长期发展空间可观。

常辅股份还表示,根据国家《“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文件明确提出“推动核能技术创新”和“突破关键设备国产化瓶颈”的任务要求,公司未来将针对核电堆型中的钠火、强磁场、高绝缘等级等特殊应用环境及核电站对于执行机构产品小型化、轻量化和智能运维的需求,开展先进核能系统泵阀驱动装置极端环境适应性与模块化设计,研发和改进相应的产品,同时逐步解决核电运维中部分产品的国产化问题。

另外,在核聚变领域,公司已为国际科研合作项目之一“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提供相关产品。常辅股份称,将持续关注核聚变领域的科技发展趋势,与设计院所及用户方保持紧密合作,为核聚变的终商业化进程贡献力量。

在普通及智能产品方面,公司则表示,将通过三方面措施提高普通及智能产品的收入。

一是,公司ZE、QF等新产品2024年已进入市场推广阶段,取得了较好的销售业绩,2025年销售部门要加大ZE、QF系列产品的市场推广力度,提升公司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二是,狠抓新品开发,一方面,通过围绕客户需求进行分析研判,更好的满足客户需求,着重致力于产品高端化延伸、应用领域多维度扩展、特殊严酷应用环境适应性、竞争产品性价比提升、产品结构和系列优化等方面开展。另一方面,针对各行业的细分领域开发适用不同运用场景的产品。

同时,深入研究阀门电动执行机构智能运维技术,从数据采集与传输、数据处理、状态监测、健康评估、故障预测、推理决策等方面,与设计院、阀门厂和业主单位一起制定相关标准。

三是,深入开展行业调研,精准把握市场趋势,针对不同业务、客户群体以及产品特性,制定差异化的销售策略,根据国家“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和石油石化、电力装备、市政水务等行业智能制造指南、规划要求,智能型物联网电动执行机构、物联网电动阀门云平台与就地系统集成关键技术在这些行业的运用场景有所突破,逐步形成新的市场。并且,大力拓展国际市场,争取自主出口海外业务取得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