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挖贝网> A股> 详情

老龄化催生精准医疗需求,手术机器人如何重塑医疗生态?

2025/5/9 9:06:45      挖贝网 李辉

近日,由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联合应科咨询发布的《中国手术机器人行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深度剖析了我国手术机器人行业发展环境,指出当前行业正处于政策红利释放、经济转型驱动、社会需求扩容、技术融合加速的黄金发展期。报告从政策、经济、社会、技术四大维度系统梳理发展要素,为行业突破瓶颈、迈向全球竞争提供战略参考。



政策环境:顶层设计与地方创新协同,构建国产替代 “高速通道”

政策层面,国家将手术机器人列为高端医疗装备发展重点,通过“顶层规划 + 地方落地”形成立体化支持体系。早在2012年,科技部《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十二五”专项规划》便明确提出“发展手术机器人,打破国外垄断”;2021年《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 年)》进一步要求攻关智能手术机器人,突破图像配准、精准控制等关键技术。

在市场准入端,《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开辟绿色审批通道,截至2024年底,已有20款手术机器人通过优先审评获批,加速国产产品上市。应用推广方面,2024年《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明确鼓励医疗机构更新手术机器人等设备,北京、上海、广东等20余个省份同步出台地方政策,推动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与国产设备采购。政策组合拳从研发、审批到应用全链条赋能,国产手术机器人“政策护城河”逐步筑牢。

经济环境:医疗消费升级与资本聚焦,催生商业化破局动力

经济层面,我国手术机器人行业深度受益于医疗支出增长与资本结构优化。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生产总值达134.91万亿元,卫生总费用突破9万亿元,占GDP比重7.2%,政府与社会支出占比达72.7%,公共卫生投入持续加码。居民医疗消费同步升级,2024年人均医疗保健支出2547元,占消费支出9%,商业健康险支出突破8000亿元,医疗需求向高端医疗、健康管理及数字化服务延伸,这一趋势既反映出老龄化和慢性病高发带来的刚性需求,也彰显了居民对优质医疗资源的支付意愿正在逐渐增强。

资本方面,2021-2023年行业累计融资超80亿元,政府引导基金与市场化资本形成合力,重点支持腔镜、骨科等商业化起步相对较早的赛道。尤其疫情以来,在市场化资本降温的同时,地方政府产业基金对手术机器人等创新医疗项目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主要集中定向支持国产替代与临床转化。尽管早期技术型企业面临募资分化,但未来随着手术机器人产品商业化问题的逐步破局,行业将进入更良性的发展循环。

社会环境:老龄化加剧与精准医疗需求,打开千亿市场空间

社会层面,老龄化与城镇化共同催生手术机器人刚需。截至2023年末,我国60岁以上人口达2.97亿,占比21.1%;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2.17亿,占总人口的15.4%。这意味着中国已正式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中度老龄化社会下,慢性病、肿瘤等复杂手术需求激增,促使患者更关注手术的彻底性与安全性,对“微创、精准、快速康复”的技术偏好持续提升。同时,城镇化率达67%,超9亿城镇居民催生了医疗资源“集聚效应”——三甲医院加速区域中心化布局,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亟需升级,以支撑全国分级诊疗体系深化建设。

技术应用场景同步拓展,5G远程手术打破地域限制,近年来国内一线专家已通过国产手术机器人为西藏、新疆等偏远地区患者成功实施了多例远程手术,使优势医疗资源可以辐射更广阔空间。数据显示,手术机器人远程手术已覆盖普外、骨科、神经外科等外科领域,通过提升手术效率与安全性,以及提升基层医生培训效率,成为缓解医疗资源不均的重要工具。

技术环境:多学科融合突破边界,推动“智能协同”新变革

技术层面,AI、5G、数字孪生等新兴技术正重塑手术机器人产业格局。AI算法基于海量数据优化手术路径,实时识别组织类型并校准机械臂精度,推动机器人从“工具辅助”向“智能决策”进化;5G/6G技术实现毫秒级低延迟操控,医生可远程完成跨地域手术,同步传输4K/8K影像与生理数据,重构医疗资源分配模式;数字孪生技术构建患者器官虚拟模型,支持术前规划、术中修正、术后随访全流程闭环,推动手术个性化定制。

底层技术突破也在同步加速,柔性电子、新型驱动材料助力机器人向全流程自动化、创伤亚厘米级演进。这些技术融合不仅提升临床效果,更推动手术机器人从“高端设备”向“普惠化精准医疗基础设施”转型,为健康中国战略提供技术支撑。

报告指出,尽管当前行业面临核心部件依赖进口、临床验证周期长等挑战,但在政策护航、需求扩容、技术破局的多重红利下,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手术机器人单体市场,国产设备获批数量超80%。随着商业化进程加速与全球化布局启动,中国手术机器人行业有望在5-10年内跻身全球第一梯队,成为医疗科技竞争的“中国名片”。

此外,报告还对中国手术机器人行业历年相关政策、产品获批情况、行业融资情况、各赛道主要参与企业及技术发展情况等进行了详细梳理和汇总,详细情况请见完整报告。


该报告基于双方优势互补的深度合作,国创中心作为国家级科研平台,具备医疗器械领域的技术权威性、政策导向性及产业资源整合能力,为报告提供前沿技术趋势研判和产业政策导向解读;应科咨询则凭借其市场研究专长、数据洞察力,与对手术机器人行业的深入了解,擅长行业趋势分析、案例库梳理及竞争格局洞察。二者协同构建了“技术创新+市场应用”双维视角,为行业提供兼具战略高度与实践价值的参考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