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挖贝网> 产业> 详情

私募证券风云激荡15年——龙蛇并起的大变局

2019/10/12 9:22:00      证券之星

2004年,对于中国基金行业而言,是一个特殊的年份。

那一年,《中国证券投资基金法》正式实施,为证券投资基金规范化运作提供了法律基础;

同样在那一年,投资大佬赵丹阳,联手深国投成立“深国投·赤子之心(中国)集合资金信托”,开启了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发展的新纪元。

15年沧桑巨变,中国私募基金行业已今非昔比,专注于二级市场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也已经成为证券市场上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数据显示,2004年,各类私募全年发行基金产品总数量仅46只,合计募集资金规模仅7.89亿元。而截至2019年6月底,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24304家,已备案私募基金77722只,管理基金规模13.28万亿元,私募基金管理人员工总人数24.03万人,其中私募证券基金管理人8927家,管理规模2.36万亿。

事实上,过去15年,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行业最大的改变,不仅仅是产品数量、规模的几何式增长,产品类型、投资策略更加丰富多样,更为重要的是,管理模式的革新,行业从最初的野蛮生长,到阳光化、规范化、专业化。

15年间,有太多事情值得记录。这期间有,名噪一时的风云人物,惨遭基金清盘的罪与罚;这期间也有,价值投资风格管理人用时间持续书写靓丽业绩,最终修成正果的朝圣之旅;这期间还有,量化策略基金从零起步,短短几年发展出多家100亿级管理人的中国速度……

回顾历史,是为了更好的前行。我们期望从过去15年的大变局中,寻找到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未来发展的方向。下一个15年,中国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会怎样?行业发展的趋势何在?一起来看下文吧!

私募证券15年关键词——从阳光化到正规化

2004年《基金法》正式施行。同年投资人赵丹阳与深国投信托合作,成立“深国投-赤子之心(中国)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被业内视为国内首只阳光私募产品,开启了阳光私募时代。曾拍下巴菲特晚餐的私募教父赵丹阳,注定会被铭记在私募历史上。

同年偏好茅台的价值投资人但斌亦成立了东方港湾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随着茅台、招行、万科、广药的一路上涨其产品的复合回报率较为优秀。

2005年,期货背景的葛卫东成立了上海混沌投资有限公司。凭借其期货上的交易能力,早年业绩十分出众,在非科班的圈子里,江湖名气很大。后来旗下私募同时涉足证券和期货投资。

2006年开始到后来的07年牛市,私募基金井喷。公募基金经理转投私募行业的第一波潮流出现,包括尚诚投资肖华、星石投资江晖、淡水泉赵军等重量级人物纷纷“奔私”,带来新的投资理念和方法。早年公募的人才来自于券商,而私募的不少人才来自于公募。

2008年1月到了牛市末期,赵丹阳认为A股整体估值过高,“无股票可买”,在股灾前夕,清盘了“深国投·赤子之心”。当时私募行业从无到有,产品、规模都较小。熊市也导致私募证券基金的规模也有一定程度的回落。

2009年,银监会印发《信托公司证券投资信托业务操作指引》,成为第一个规范证券类信托产品的文件,意味着存在多年的阳光私募模式正式得到监管认可。与此同时出现了第二波“公奔私”热潮,李文忠、曾昭雄、孙建冬等公募基金经理,都在这一年转投私募。

同年末,宁波游资出身的徐翔来到上海成立泽熙投资,发行泽熙瑞金1号。因为业绩一直较为优异被中小投资者所津津乐道。没想到的是,到了2015年,因为涉嫌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违法犯罪行为,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这个为数不多非科班出生的私募传奇,并没有经受住时代的考验。

2010年,歌斐资产设立了首个非国资主导的FOF,FOF(母基金)快速成长。FOF的发展解决了一部分私募“资金端”的问题。按照外国的经验优秀的FOF能够优化资源配置并且将风险和收益二次平滑。这个时间段FOF推升了不少私募的规模。

2012年及随后的几年,原华夏基金“公募一哥”王亚伟以及南方基金投资总监邱国鹭的离开,开启了第三波“公奔私”热潮。在14-15年牛市期间王茹远、王鹏辉、吕宜振、王卫东等大批公募基金经理随着高亢的市场情绪也转投私募行业,此轮大牛市私募证券基金的规模和数量大幅度增长。

2012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通过新修订的《证券投资基金法》,增加“非公开募集基金”的章节并对私募基金做出相关规定,确立了私募基金的正规军身份并让私募基金正式纳入法律监管。新基金法次年开始正式实施。加上后续几年陆陆续续的配套法律法规持续出台,私募基金逐步开始从阳光化步入正规化,“阳光私募”这个曾经很酷但却很无奈的叫法逐步淡出公众视野。

2014年,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办法(试行)》,开启私募基金备案制度,赋予了私募合法身份,同时私募作为管理人可以独立自主发行产品。3月,基金业协会为首批50家私募机构发放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证书,取得资格的私募可以从事私募证券投资、股权投资、创业投资等业务,成为正规军。之后,私募的备案数据可公开部分均可在协会网站看到,信息透明度和正规化更进一步。除开募集方式和监管之外,私募基金在传统意义上和公募基金区别已经不大,已经可以同台竞技。

2015年,股灾和金融行业强监管的缘故,后续私募基金整体开始呈现规模滞涨的现象,大量不够正规的私募被出清。但知名私募并未受到影响,同年,淡水泉突破100亿的规模。

2016年,从证券业协会独立出来的基金业协会陆续发布多个行业自律规则,希望构建一套私募基金行业的自律规则体系,规范私募行业发展。同时因为监管大环境的缘故,这个期间开始行业迎来洗牌,一部分老牌私募清盘的同时,优质私募新人辈出,无论是行业老人成立的新基金还是新人成立的基金之中,事后看都不乏业绩靓丽的产品。后续文章和榜单中会提及和介绍。

2017年,白马股牛市,基金业协会发布基金规模数据,私募基金总规模达到10.21万亿,超越公募基金,成为中国资本市场规模第四的金融产品。私募证券基金规模达到峰值2.3万亿。

2018年,东方证券资管的明星基金经理、10年长跑冠军陈光明成立睿远基金,募集并未受到熊市情绪影响,发行产品遭到投资者抢购,起步就成了几百亿的规模。

2019趋势展望——五大趋势渐显

1.头部基金强者恒强,市场集中度提升,龙头效应明

从基金业协会的数据来看,虽然私募基金公司数量众多,但知名的头部明星公司,集中了行业绝大部分的资金资源,这也是多年下来投资者用脚投票的结果,行业呈现强者恒强的趋势。

QQ截图20191012092352.jpg

2.龙头公司专业度越来越高,不亚于甚至超越传统公募

从研究员数量、研究水平来看,一些知名或龙头私募不亚于传统公募。比如淡水泉等,有超过30位以上的投研人员,且多是业内顶尖人士或原公募基金员工,研究团队质量和数量都不亚于公募基金。

3.量化策略等非传统类型私募的发展不容忽视

100亿级别的量化私募已经不再是新鲜事。灵均投资、明汯投资、锐天投资、金锝资产、幻方量化等私募,最新管理规模均超过百亿元人民币。

4.国际化趋势显现

无论是外资进来,还是内资出海,本质上都是资本的互相流动,国际资金和观念对证券市场走势的影响已经比较明显。

中国私募市场也受到外资的青睐,从协会备案信息来看,这些年进入中国的外资私募已不在少数,并且多是全球重量级著名资管机构,擅长领域或对冲、或ETF,各有侧重。从首家获批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资格富达利泰(美国),到后续的瑞银资产(瑞士)、英仕曼(英国)、惠理投资(香 港)、施罗德(英国)、贝莱德(美国),再到去年被媒体大肆报道的桥水基金(美国)等,中国私募行业迎来了国际知名友商的同场竞技。

5.传统意义上的私募公募界限不再那么泾渭分明

在法律法规一系列规范化改革后,目前私募基金公司也在纷纷申请公募牌照,部分优秀的公募基金经理奔私后,也发行公募基金。所以未来公众对私募、公募管理公司传统意义上的理解也会发生变化。

证券之星是中国领先的金融信息及综合服务平台,成立于1996年,至今已走过23个年头,对于私募证券行业风云激荡的15年感概良多,经过阳光化、规范化、专业化的洗礼,私募证券行业正在徐徐拉开群雄逐鹿的大戏。

未来一段时间,证券之星将通过一系列文章带大家领略私募证券行业多年来的风雨历程。同时,证券之星将隆重推出“私募证券15年百强榜”,致敬过去15年历经行业风雨的参与者,见证开创行业未来的缔造者,榜单预计将于2019年11月发布,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