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挖贝网> 产业> 详情

价值创新 海格客车向上的力量

2019/3/11 10:43:39      消费热点

2019年1-2月,苏州金龙海格客车继续延续去年的较好表现,产销两旺,销量和销售额同比增长,实现了较好的开局,显示出一种蓬勃向上的力量。

是什么力量让海格客车表现如此?海格的答案简单中透着思索:创新,推动有价值的创新。

继承式创新

对于创新,有的人认为,爆炸式技术创新才是真正的创新。然而,商业世界许多的创新是通过一连串的增量式步骤逐步完成的。其内涵是,经过理性的借鉴、改善、都可以视为创新。概括地说,着眼于以往产品的技术成果,以及对外部资源进行合作、交换或整合来进行增量式创新。

2010年7月,海格客车推出G-BOS智慧运营系统,开启了中国客车智能化的序幕。对于这经过借鉴而来,并首次应用在客车上的创新,让用户的运营管理一下子变得高效起来。不过,海格对此创新的脚步并没停止。随着应用场景的变化和技术的不断成熟,其不仅推出了乘客乘车的流量统计,而且针对用户应用平台分散,数据流碎片化的问题,提供端到端打通流程的解决方案。比如,上海锦勤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旅游客运分公司拥有300多辆车,应用以G-BOS为基础的海格旅游宝后,实现了从订单、调度派车到结算、收款的业务全流程管理,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和公司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正是这种继承基础上的创新,也让海格在无人驾驶技术上,走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对于无人驾驶这一领导汽车革命的技术,许多汽车企业想在感知决策等各个领域全面开花。但海格并没有随波逐流,而是将重点放在了自己最擅长的执行系统技术上。海格客车总工程师李春说,无人驾驶的所有技术落到车上最终都是通过线控执行系统实现的,如果没有好的线控执行系统配合,其它技术做得再好,无人驾驶也无法落地。现在百度、华为等高科技企业都在投入精力做感知决策等方面技术,对于车辆本身的精准线控执行一般都不涉足,这就需要整车厂来做好,所以无人驾驶线控执行系统是我们的创新机会,也是我们的优势所在。

基于此,截止目前,海格在线控制动上已经取得了6项发明专利,线控转向上取得了2项发明专利。

海格基于底盘线控系统技术的领先性,让国内外许多做无人驾驶感知决策技术的著名企业向其抛来了橄榄枝。

1.jpg

海格无人驾驶客车

集成式创新

任正非曾在一些场合公开表示,华为不是自主创新,而是一种开放式、集成式创新。它不是关起门来做自我循环创新,而是引进全世界的最先进成果来进行创新。

客车行业搭积木式的装配,使匹配和集成技术成为产品品质的关键。集成式创新也顺理成章地成为海格创新的榜样。

哈佛大学教授Marco Iansiti指出,集成创新思想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不是技术供给本身,而是日益丰富、复杂的技术资源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脱节。集成创新的逻辑起点是把握技术的需求环节。在创造符合需求的产品与丰富的技术资源供给之间创造出匹配。

遵照这一原则,海格利用各种信息技术、管理技术与工具等,结合市场需求和客户思维,对各个创新要素和创新内容进行选择、集成和优化,形成优势互补的有机整体。

在海格,企业产品研发过程中各阶段的数据、文档、制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信息都会集成在一个统一的系统中,并通过信息化手段对设计数据、过程、文档进行有效管理和利用,同时加强了对CAD、CAPP等系统的集成对接。这一场景的出现,不仅提高了研发效率,积累了数字化资产,节约了研发成本;而且,减少失误和防止失控。

比如,在研发中很大一部分是订单处理,用户订单的碎片化,使产品的配置经常处于更改状态,海格Windchill研发系统内的设计导航,储存了大量与各种零部件相关联的匹配参数信息和影响数据信息,并对设计风险有问题提醒。设计人员依据设计导航,可及时发现问题,减少查找零部件所需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对设计中出现的问题能进行有效的记录和提醒,提高了有效数据的重复使用和客车的一致性,以及零部件的重复使用度。由于该系统的存在,产品研发一致性管控的识别率比之前提高了100%,研发时间周期缩短了30%。

为了使客车各系统的匹配更完美,海格大量的资金投入在产品环节的检验、检测上。硬件和软件的投入,以及集成创新管理制度的形成,使海格产品的许多标准都远高于国家标准。

2.jpg

海格大数据智慧客车海悦

开放式创新

2018年,海格客车逆势上扬,斯堪尼亚·海格功不可没,其销量超过600辆,同比增长20%。

年销600辆从数字上看似乎不算什么,可如果是高端豪华客车,600辆对品牌却有着重要意义。它代表企业对品质把握的功力,代表产品溢价的能力,代表品牌的忠诚度,这是大多数有追求企业的目标。而这一切的取得与海格的开放式创新有关。用海格人的话说,开放式创新,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发展。

正如经济学家契斯伯鲁教授所说,有效的商业模式是实现创新成功的必经之路,开放式创新不仅仅涉及外部资源的获得和使用,还涉及内部知识的利用。

2006年,海格与有着“公路之王”之称的斯堪尼亚展开合作,将企业传统封闭式的创新模式开放,开始引入世界一流的创新能力,互相学习、优势互补,并使用自身渠道和外部渠道来共同拓展市场。

这一创新方式,不仅提升了海格客车的品质和通用化、标准化的管理水平,而且设计理念和价值观也迅速与国际化接轨。与此同时,海格以柔性化生产研发、市场响应速度,以及成本优势弥补斯堪尼亚的短板,双方以互补的优势拓展出新的市场。

最好的案例当属港珠澳大桥第一批跨境客车——斯堪尼亚•海格穿梭巴士。由于三地法规要求不同,运营习惯和特点也不同,加上客户是粤

3.jpg

港珠澳大桥穿梭巴士

港澳三方联合成立的公司,所以在产品设计上变数特别大。单就左右开门设计和门的尺寸、座椅设计等,在第一辆样车快下线时还在调整中。对于这款史无前例满足三地法规及运营需求的全新高端车型,无论是技术的创新性、产品的高端化,还是生产的复杂性、交付周期的紧迫性,放在欧洲任何一家企业都是无法完成的,而海格客车却在不到4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了从项目确定到车辆交付,让中国制造的高端客车驰骋于举世瞩目的港珠澳大桥。

欧洲客车的高端品质,中国客车的快速反应和定制化能力,使斯堪尼亚·海格具有了不可小觑的品牌影响力。在斯堪尼亚·海格穿梭巴士之后,批量斯堪尼亚·海格T50客车也已投入港珠澳大桥运营。凭借厚积薄发的力量,目前斯堪尼亚•海格已占据了中国高端客车出口海外的大部分份额。

正是这种贴近客户、小步快跑、着眼于强项的价值创新,驱动海格为人、车、自然的和谐发展,为企业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砥砺奋进向上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