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挖贝网> A股> 详情

奥比中光2024年年报解读:盈利拐点已至 坚持高强度研发为未来蓄力

2025/4/22 9:11:54      挖贝网 李辉

4月21日晚,奥比中光(688322)发布2024年业绩报告,实现营收5.64亿元,同比增长约56.7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6291万元,亏损金额减少2.13亿元。

再结合奥比中光今年一季度净利润为2460万元,大致可以判断公司自2022年7月登陆科创板后,将迎来盈利的“拐点”。

奥比中光专注于3D视觉感知核心底层技术研发,自2013年成立以来,依托“机器人与AI视觉产业中台”不断孵化拓展3D视觉感知产品系列,已在生物识别、各类机器人、AIoT、三维扫描等市场上实现了多项具有代表性的商业应用。在技术横向跨度上涵盖结构光、iToF、dToF、双目、Lidar、工业三维测量六大领域,是全球少数能够量产百万级面阵3D视觉传感器的企业之一。

盈利拐点已至

奥比中光新两份业绩报告,给外界留下大的印象是,公司持续盈利的拐点到来了。

仔细分析奥比中光2024年每个季度的业绩报告,盈利趋势在去年一季度就已经显现出苗头。去年一、二季度,亏损金额分别大约在2800万和2400万元左右,而2023年同期的单季度亏损金额约在7000万元左右,亏损金额大幅缩减。

到去年第三季度,盈利确定性就更高,当季的亏损金额只有693万元。去年四季度,根据各种数据推算,公司已经处在盈利的边缘。

这种向上的趋势在今年一季度得到延续和确认。根据公司4月19日发布的业绩快报显示,今年一季度预计实现营业收入1.91亿元,同比增长约105.57%;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2460万元左右,实现扭亏为盈。

值得注意的是,奥比中光的盈利是扎实的,并没有为了急于盈利而在财务上做“文章”。数据显示,上市后两个完整的财报年度,公司的研发费用年均超过2亿元,公司并没有为了盈利而将研发费资本化。

机器人量产元年:坚持高强度研发为未来蓄力

4月19日,北京亦庄举办一场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虽然机器人在奔跑中出现这样那样的小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今年将是机器人量产元年。

万联证券行业研究报告称,2024年是人形机器人发展的加速之年,2025年人形机器人产业将迈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有望迎来商业化量产元年。高盛预测,2035年人形机器人市场空间有望达1540亿美元。

上述全球瞩目的半程马拉松中,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研发的“天工Ultra”夺冠并成功“出圈”。该公司的《机器人用户说明书》技术参数显示,"天工"机器人视觉感知系统搭载的正是奥比中光自主研发的3D视觉传感器,于2024年新推出的双目结构光深度相机Gemini 335和 Gemini 335L。

奥比中光能成为“天工Ultra”出圈幕后技术提供者,跟其公司一直以来坚持高强度研发有很大关系。仅以2024年为例,公司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超过36.2%,过去研发占营收的比例只高不低。

另外,在机器人领域,奥比中光去年无论在技术,还是市场化和前沿研究领域均取得不错进展。工业机器人领域,与丹麦协作机器人公司优傲机器人UR(Universal Robots)首次推出即用型软硬一体开发套件—UR AI 加速器,通过协作机器人生态系统的综合视觉优化,让机械臂像人手一样灵敏高效;人形机器人领域,公司相关产品/方案已经与部分人形机器人客户进行适配;前沿的空间智能领域,斯坦福大学李飞飞教授团队发布“空间智能”领域的新突破性成果——ReKep(Relational Keypoint Constraints,关系关键点约束),使用了奥比中光深度相机Femto Bolt实现机器人动作优化和复杂交互。

在高强度研发支持下,奥比中光在传感器中的芯片、算法、SDK等方面全部实现自研,做到自主可控。

另外,对于外界担心公司会受到关税影响,其实是利好自主可控的奥比中光。公司作为头部企业且在国内机器人市场占有率极高,关税将会加速国产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