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挖贝网> 产业> 详情

中国源头创新,新替妥®为全球破伤风的防治带来新方案

2025/2/18 9:23:55     

破伤风是一种极为严重的潜在致命性疾病,在无医疗干预的情况下,病死率接近100%,即使经过积极的综合治疗,全球范围病死率仍为30%~50%[1]。避免发生破伤风的关键在于出现外伤等暴露后的及时干预和有效预防。

  2025年2月11日,重组抗破伤风毒素单克隆抗体新药——新替妥®(中文通用名为"斯泰度塔单抗注射液")的新药上市申请(NDA)正式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

  新替妥®的研发成果获得了全球监管机构的高度认可。2022年3月,中国CDE将其纳入突破性疗法,同年8月,美国FDA也将其纳入快速通道(Fast Track)。作为中国源头创新的重组抗破伤风毒素单克隆抗体药物,新替妥®的上市也将为全球破伤风的防治带来新方案。

  新替妥®作为迭代升级的新一代"破伤风针",适用于成人破伤风紧急预防[2]。当出现不洁或污染伤口时,对伤口的妥善处置以及被动免疫制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破伤风针)的应用,就如同一场争分夺秒与破伤风梭菌展开的"抢先赛跑"。被动免疫向主动治疗转变,化被动为主动,为患者提供"抢先治疗"的宝贵机会,通过紧急预防来极大降低破伤风发病风险。

  大众熟知的"破伤风针"主要包括破伤风抗毒素(TAT)和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HTIG)。然而,TAT作为马源血液制品的代表,存在较高的过敏风险,可能引发过敏性休克、血清病甚至死亡[3],早已被许多发达国家淘汰;由于上述诸多不良反应,早在199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就将TAT从全球基本推荐药物目录中移除[4]。HTIG完全依赖于人血浆为原料供应,产能有限,常常面临"一针难求"的局面,而且存在传播其他血源性传染病的风险。这些传统药物的局限性不仅影响了患者的及时救治,也为全球公共卫生系统带来了巨大压力。

  目前我国防治破伤风的被动免疫制剂主要有破伤风抗毒素( TAT)、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F(ab')2)和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HTIG)。随着针对全新靶点,特异性结合破伤风毒素AB片段的重组抗破伤风毒素单克隆抗体新替妥®的问世,我国破伤风的防治有了更多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非新生儿破伤风诊疗规范(2024年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2024.

  [2]新替妥®说明书,国家药监局批准斯泰度塔单抗注射液上市.

  [3]《破伤风》/王传林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2

  [4]MSFmedicalguideli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