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挖贝网> A股> 详情

IPO新政下,3D视觉数字化企业思看科技冲击上市

2024/6/14 11:35:44      挖贝网 李辉

2023年2月17日,全面注册制正式落地,2023年又被称为全面注册制元年。受全球资本市场发展趋缓、产业发展下行及国内经济复苏疲软等因素影响,国内IPO市场经历了一系列政策调整,历经“827新政”、“315新政”和“412新政”等,短短一年多,“新政”频出。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样的公司可以上市?”

笔者认为,在思考这一问题之前,应该先考虑清楚三个问题:第一股市的作用是什么?第二,为何“新政”频出?第三,当下监管思路如何?

接下来将对每个问题逐一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一、股市的作用是什么?

对于企业来说,上市融资基本是融资成本较低的途径。当然,股市也给居民提供一个投资渠道,可以让大家分享到上市公司业绩增长带来的红利。

假如没有股市这个场所,那么社会中大量的闲散资金,就没办法得到优化配置。可见股市的存在,可以明显提高社会资金使用效率,从而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金融的本质一定是为实体服务的,是实体经济的血液。

这就是股市的作用,这就是金融的作用。

二、为何“新政”频出?

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到:“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以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之后,政策逻辑都是围绕着“先立再破”和“高质量发展”展开的。在金融行业,破的是“金融自由化”,立的是“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高质量发展的主线则靠的是“强监管”和“防范风险”实现。

“新政”便是这个政策逻辑下的产物。

三、当下监管思路如何?——以思看科技为例

自2024年3月31日大批拟IPO企业因需更新上市申请文件中的财务数据而相继陷入审核中止状态后,为期3个月的“中止”期限临近,获得监管层认可并重启审核的项目寥寥无几。

6月11日,思看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思看科技”)科创板IPO的审核于当日起正式恢复。在IPO严监管的趋势下,能顺利通过这一道关卡的企业,俨然已是“大浪淘沙”后的幸运儿。

与其说“幸运”,我们不妨研究下其行业和企业特点,从而分析当下监管思路如何?根据思看科技的公开披露文件,笔者主要从以下三点进行分析:

(一)让资金真正流向“有需要”的地方

1、符合国家战略:思看科技助力国家制造业“补链、强链”

当前我国制造业正处于由制造自动化、数字化向智能制造转型过程中,先进扫描和测量技术的研究与新一代测量体系的建设要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迫切。

思看科技专注于研发面向先进制造所需的工业级三维视觉数字化产品及方案,目前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应用领域及万物数字化应用领域。思看科技已逐步成长为国内工业级三维视觉数字化产品行业的头部企业,持续助力国家制造业“补链、强链”,为国家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贡献力量,相关产品已成功应用于“中国空间站”在轨实验和“C919 大飞机”等重大项目。

2、突破关键技术:思看科技打破国外垄断,科技创新能力强

2015年,思看科技推出自主研发的手持式三维数字化激光扫描仪HSCAN系列,打破了便携式激光三维数字化扫描设备由国外企业垄断的局面。思看科技以系统化技术创新体系为支撑,构建软件算法、硬件系统相关三维视觉数字化技术平台,掌握行业创新技术,产品技术迭代速度已超海外同行。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思看科技取得的发明专利为72项,其中应用于主营业务并能够产业化应用的发明专利为70项,共有研发人员121名,占当年员工总数的比例为34.97%,可见其具备较强的创新和研发能力。

3、市场认可度高:思看科技所在行业增长趋势向好,盈利能力突出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研究数据,三维视觉数字化产品在2022年的全球市场规模为122.9亿元。2027年全球三维视觉数字化产品预计将增长至400.1亿元,年复合增速为26.6%。根据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出具证明文件,在工业级领域,2021年公司主营产品手持式激光三维扫描仪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一

财务数据方面,思看科技2021年至2023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6,754.40万元、7,763.50万元和11,425.50万元,突出的盈利能力体现了其产品附加值高,市场认可度高。

(二)让资金真正流向“有意义”的地方

根据思看科技首轮问询回复披露,为使募集资金投向进一步聚焦科技创新及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其对募投项目结构进了优化调整。通过优化募投项目结构,思看科技将进一步聚焦行业未来科技发展方向及研发创新需要。

募投项目的优化及调整,将有利于扩大创新产品产能和研发技术水平,进一步深入聚焦科技创新并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将更有利于促进公司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这对未来科创板上市企业而言亦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三)让资金真正能够“回馈”广大投资者

2024年5月15日晚间,证监会发布实施《监管规则适用指引—发行类第10号》(以下简称《指引》)。如果企业在上市的前三年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母净利润,较上市前一年下滑幅度超过50%,主要股东需要延长所持股份锁定期限,锁定期限需为6个月的整数倍,具体时间自行决定,承诺人可选择就上市当年及之后第二年、第三年中的全部或部分年份作出承诺。

针对此情况,思看科技实际控制人王江峰、陈尚俭及郑俊均做出承诺,将锁定期限定为12个月,并且选择了上市当年及之后第二年、第三年中的全部年份。尽管《指引》给予拟IPO企业较大的承诺自由度,但思看科技显然给予了足够的“诚意”,体现了其决心和信心。

整体而言,思看科技作为“大浪淘沙”后的实力者,体现了科创板对新质生产力和硬科技企业的支持,也体现了当下的监管思路,具有典型意义。参考思看科技,笔者总结如下:

第一,让资金真正流向“有需要”的地方。即流向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科技创新是国家发展的需要,科技创新也是国际战略博弈的主战场。

第二,让资金真正流向“有意义”的地方。即科创板持续引导公司推进募投项目建设、投向科技创新领域。规范使用募集资金、持续提升科创成色也是科创板“硬科技”定位的重要体现。

第三,让资金真正能够“回馈”广大投资者。科创板投资渠道持续扩展,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了分享科创板增长红利的良好工具,引导资源向创新领域聚集。管住“关键少数”,就是从源头抓起、把核心管住,能够以点带面,增强上市公司规矩意识,提高规范运作水平,从而让资金真正能够“回馈”广大投资者。

后记: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希克斯在《经济史》一书中曾写道:“工业革命不得不等待金融革命。”如果没有一个有效的金融体系,帮技术开发者们筹集到充足的资金,工业革命也就不可能发生。社会范围内实现资金的调配帮经济主体完成资金的融通,这就是金融的作用,也是金融的本质。

让资金真正流向“有需要”的地方,让资金真正流向“有意义”的地方,让资金真正能够“回馈”广大投资者。

回到一开始的问题,“什么样的公司可以上市?”笔者认为,以上监管思路似乎给了答案,诸如思看科技这样的硬科技企业似乎给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