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谋求“三+H”退出新通道 部分新三板挂牌公司筹划赴港上市
推动企业通过“三+H” 上市,或独立赴港IPO,加速打开的新经济H股上市之门,正在成为VC/PE等退出投资的新渠道。
继成大生物之后,新三板公司盛世大联也在近日宣布,启动H股上市,放弃A股上市计划。第一财经了解到,除了前述已正式披露H股上市计划的公司,还有部分新三板挂牌公司也有意筹划赴港上市,并表示计划在今年递交H股IPO申请。
不同于成大生物等公司,部分企业赴港上市的意向,与A股IPO审核持续收紧、VC/PE类股东推动有关。“投资第一要考虑的就是退出,首先要保住本金。” 多名PE人士对第一财经称,只要符合条件,相对于A股,H股上市更为快捷高效,而且估值也比A股并购要高。今后,除了A股IPO、并购之外,会考虑通过H股上市,实现所投项目的退出。
H股成PE退出新通道
5月14日,新三板公司盛世大联董事会一口气披露了九项公告,而其中的八项与H股上市有关。公告称,该公司拟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并申请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拟发行的H股数量,不超过发行后该公司总股本的25%。
此外,盛世大联还在公告中称,决定终止申请在A股主板的上市计划,以及相应的上市辅导。根据公开披露,此前的2017年3月7日,盛世大联正式启动A股IPO计划,与平安证券签订了上市辅导协议,并在监管进行了备案。
盛世大联是第二家准备尝试“三+H股”的新三板公司。此前,同在新三板挂牌的成大生物,已在5月14日正式启动H股上市。第一财经了解,由于A股IPO审核趋严,除了上述已经披露相关计划的公司,还有部分新三板挂牌公司,也有意筹划赴港上市。
“我们投资的一家新三板公司,本来打算卖给上市公司,港交所新政策出来后,现在准备赴港IPO。”深圳某PE人士对第一财经称,该公司最初的计划是在A股IPO,由于去年以来IPO审核趋严,最终选择了放弃A股独立上市。
而港交所的最新政策,为这类企业打开了一扇窗。4月21日,全国股转公司与港交所签署合作备忘录,就“新三板+H股”政策达成一致。只要满足香港的上市要求,新三板企业可以用”新三板+H股”模式赴港申请上市,没有任何制度障碍,也不需要在股转系统摘牌,尚未通过任何主板财务资格测试的生物科技公司,还可以采取同股不同权的方式到香港上市。
联交所的新政策,不仅拓宽部分企业IPO之路的同时,也为投资者退出提供了新的途径。一些企业计划赴港上市,也与投资者推动有一定关系。
“投资第一要考虑的就是退出,首先要保住本金。”金盈谷董事长祝赫良对第一财经称,此前,该公司的退出渠道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独立IPO,一种是PE+上市公司,与上市公司合作,围绕其业务上下游投资,成熟后由上市公司收购。但由于政策变化,独立IPO之路并不顺畅。
公开数据显示,今年前四个月,发审委共审核86家企业IPO申请,43家获得通过,37家被否,6家暂缓表决,通过率(不含二次上会)为50%。而今年一季度,共有68家企业申请首发,32家通过,32家被否决,4家暂缓表决,通过率为47.06%。
5月18日,证监会发言人高莉表示,审核政策始终没有变化。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严把市场准入关,防止病从口入,是发行监管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这意味着,虽然4月以后的IPO审核通过率有所提高,但从严审核的情况并未改变。
“明、后两年,将是我们的退出高峰期。”祝赫良称,该公司自2014年成立以来,已在环保、智能装备等领域,完成了莱茵环保、东元环境等十多个项目投资。随着港交所新经济IPO政策推出,除了并购,今后也会考虑通过香港市场IPO退出,其投资的一家新三板公司,目前正筹备今年到香港IPO。
H股估值提升
允许同股不同权、“三+H”等政策通道打开之后,不仅赴港上市的渠道更为通通,还带了估值的持续提升,加上简便高效的上市程序,使得新经济企业对H股上市兴趣大增。
近日在平安证券举办的一场新经济H股上市政策推介活动上,联交所高级副总裁钟创新就表示,香港高效透明的上市审批制度、可预期的上市时间表,以及高效的再融资渠道,尤其具有透过港股通吸纳内地投资者、提高企业市值等方面的优势。
钟创新还称,对于公司用户群体及业务重心均在国内的香港上市公司来说,既可享有香港上市的灵活性,又能得到内地的高估值,还能引入内地投资者以及国际投资基金,提供再融资和海外收购的机会。
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港股通成交总额达到2.26万亿港元,同比大幅上升170.2%,今年一季度成交额则达到1.1万亿港元,已经接近去年全年的一半。其中,累计通过港股通南下的资金已经超过1.1万亿港元。
即便是相对传统的行业,H股的市盈率也有所提升。以周黑鸭为例,2016年11月,该公司在H股上市,发行价为5.88港元,市盈率略高于15倍。但截至今年5月18日收盘,其总市值为159.2亿港元,市盈率为17.472倍,比IPO时还有所提高。
周黑鸭上市前的Pre—IPO轮融资中,金盈谷也是投资者之一。祝赫良称,从投资到最终退出,其在周黑鸭的投资时间,前后只有几个月时间,但获取的回报,却达到30%以上。由于锁定期较短,减持限制较少,退出较A股更为方便。
“跟A股相比,H股总体估值还是低一点,但肯定比并购高。”祝赫良称,目前来看,H股部分IPO市盈率在14—15倍左右,而且市盈率20倍以上约占47%,但A股并购市盈率只有10倍左右。从投资回报来看,H股IPO明显高于A股并购。
2017年在H股完成IPO的内地新经济公司,整体估值也大幅提升。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底,IPO时估值高于50倍的,占比为10.6%,30—50倍之间的,占比12.13%。此外,2017年,港股工业、消费品制造、金融、公用事业等八个行业的平均股价涨幅为40%,而资讯科技、消费者服务业则分别上涨了82%、73%。
随着政策调整,在H股上市,对企业及其股东来说,也会带来新的利好。在平安证券上述活动上,有律师表示,香港上市的内地企业只有H股部份流通,原股东的股权无法流通,很难作为资产用于抵押贷款、支付收购价格等。但近期证监会已计划进行H股全流通试点。
不过,内地企业赴港上市,也有一些事项需要注意。平安证券投行部总经理周凌云称,有意在香港IPO的内地企业,可考虑在明年初递交材料。一方面可以为保荐机构、审计机构预留充分的时间,尽可能一次通过审核,减少不必要的成本;另一方面,实力雄厚的企业往往在政策出台前期扎堆申请,错峰递交材料可以提高审核效率。
相关阅读
- 闪耀英伦!红门新品亮相2025年英国伯明翰国际门窗及玻璃技术展览会
- 问界M8大定突破7万台 申万宏源看好赛力斯高端化盈利潜力
- 当“国民品牌”遇上“国际乐园IP”,看康师傅饮品如何引爆年轻消费潮流
- 打造智能安全生态,微美全息(NASDAQ:WIMI)探索大数据与区块链的融合应用
- 五一假期 这家国企助力地方文旅品牌成“顶流”
- 微算法科技(NASDAQ: MLGO)应用5G网络切片技术,构建轻量级、可扩展的区块链系统
- 问界M8突破6万大定 问界以“用户至上”锻造服务竞争力
- 研制收入同比增长911.24%!加速三大基地建设投产!光启技术瞄准航空装备万亿市场!
- 从IP变现到AI赋能:巨星传奇2024年业绩双增长 构建全场景营销生态
- 五一假期海底捞客流创新高,单店最高翻台率超12轮
推荐阅读
快讯 更多
- 04-10 11:21 | 为“首发经济”注入创新动力,CMEF见证宽腾医学影像技术革新
- 02-20 18:53 | 手机也要上HBM芯片?三星计划推出移动版HBM,预计首款产品2028年上市
- 12-30 16:40 | 国产首款DDR5内存问世!价格战开启,复制长江存储击败三星路径!
- 12-30 16:36 | 华为手机回归第一年:全年销量或超4000万台 有望凭借Mate 70在高端市场击败苹果
- 11-26 18:19 | 众兴菌业拟与涟水县人民政府签订《招商引资合同书》 拟投资设立涟水食用菌产业园项目
- 11-26 18:16 | 美芝股份中选vivo全球AI研发中心-精装工程采购项目(标段二)
- 11-26 18:14 | 健之佳拟用不超1亿回购公司股份 维护公司价值及股东权益
- 11-26 09:53 | 格灵深瞳收购深圳市国科亿道科技有限公司部分股权并增资5000万
- 11-26 09:37 | 炜冈科技拟以1.49亿购买衡所华威9.33%股权 华海诚科拟发行可转债收购炜冈科技所持衡所华威股权
- 11-25 10:41 | 精工科技与众亿汇鑫签署5.16亿元销售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