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先导:科创板上市一周年 专注DEL库的药物发现CRO
对于成都先导(688222.SH)而言,2021年4月16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
12个月前,头顶“西南第一股”的耀眼光环,成都先导成功登陆科创板,至今仍旧是CRO板块“最年轻”的上市企业。
过去的一年,成都先导收获满满:荣获多项国家级与省级大奖;先后与国内外多家企业达成合作;收购英国Vernalis,实现首次海外并购;多款新药获临床审批;盈利能力逐步改善,市场份额不断提升。站在上市一周年的时间节点上,成都先导前路无限。
回首过去 前行步步为营——技术整合与新药管线齐头并进
上市后,成都先导经历的重大事项如下图所示:
2020年4月,成都先导作为“西南第一股”登陆科创板。同年3月,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HG030已于近日获得临床实验许可,其拟开展的适应症为携带NTRK或ROS1融合基因的实体瘤。
9月,公司与天士力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0535.SH)在成都共同签署创新药开发同盟协议,并举行“聚焦临床需求、坚持技术引领、打造创新集群”的专题研讨会。
去年10月,公司以2,500万美元现金收购Vernalis (R&D) Limited的全部已发行股本,交易已于同年12月正式完成。据悉,这也是成都先导的首次海外并购案例。此外,公司还与成都医药健康产业生态圈联盟等共同主办了“第五届成都生物医药创新发展大会”,并在以“创新·赢未来”为主题的“创新者之夜·2020”上荣获2019年度四川专利创新创业奖。
11月,成都先导将自主研发的新药项目HG030的全部内地权益转让给白云山,标志着公司首次实现了自创立至今自主研发新药项目的转让,也意味着成都先导的市场定位从一个以DEL技术为基础的服务型公司正式向新药研发型公司转变。当月,公司还成功入选“2020成都市重点产业上市龙头企业”名单。
2020年12月,公司入选“中国新经济企业500强”,成为“现代技术服务与创新创业服务”的新经济行业典范企业,并被认定为第27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
迈入2021年后,成都先导亦是高歌猛进。3月,公司与广州白云山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再度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并举行“创新驱动发展·产业链条融合”的专题研讨会。4月,成都先导开发的注射用HG381的临床试验申请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据了解,注射用HG381是首个在中国自主研发获批开展临床研究的STING激动剂,为化药注册一类新药,临床拟用于治疗晚期实体瘤。
除了以上事项外,在过去的一年中,成都先导还先后与Kaken、Lipigon、Evotec、Cedilla、Merck、Uppthera、BioAge等国际知名药企建立了合作关系,市场布局进一步深入。
把握现在 盈利能力突出——成长性位居行业前列
与CRO板块其他可比公司相比,成都先导虽然上市最晚、体量也相对较小,但其综合盈利能力与成长能力却位居行业前列。
表1:企业规模
从规模上看,成都先导的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与归母扣非净利润在CRO板块中均处于中等偏后位置,企业规模相对较小,但整体已呈现出持续扩张趋势,市场份额不断提升。
表2:经营概况
从盈利能力方面看,成都先导近三年的毛利率和净利率都处于行业领先水平,毛利率的CAGR约为10.64%,净利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均实现由负转正且绝对值翻倍,增长幅度较大,利润水平与增长速度较CRO板块其他可比公司相对突出。
从费用方面看,公司大力投入费用至新药研发业务,较传统 CRO/CDMO 平均研发费用率高出近 3-5 倍。公司研发管线丰富,新药研发项目转让或将带来丰厚的收益。而公司期间费用率虽然处于业内较高水平,但整体呈下降趋势,成本管控相对有效。
从成长能力上看,截止2020年,成都先导的3年营收复合增长率、3年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以及3年归母扣非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均高于CRO板块其他可比公司且排行第一,成长能力显著。
综上,虽然成都先导目前的营收与利润规模相对较小,但整体利润水平与成长能力却位于行业前列,这主要得益于公司高研发投入的促进作用以及DEL库技术本身的优势。
由于成都先导目前的主要客户多来自于海外,未来随着全球疫情的逐步消退、DEL库技术的认可度提升以及国内市场的开阔,公司增长水平或将持续保持行业领先水准,企业规模也有望不断扩张。
展望未来 技术优势显著——DEL/FBDD/SBDD技术平台整合优势
虽然当下的各项财务指标已足够亮眼,但对于成都先导而言,更大的机会则属于未来。据了解,公司所处的“药物发现——苗头化合物发现”行业主要有五种筛选方法:高通量筛选、基于已知活性筛选、基于结构药物设计(SBDD)、基于片段药物设计(FBDD)以及DNA编码化合物库(DEL)。
与其他筛选方法相比,DEL库技术具有成本低、周期短、化合物覆盖空间结构更大等特点,是较为理想的筛选方法,但技术壁垒高、研发难度大,未来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但目前已逐步获全球大药企认可。而成都先导作为国内乃至全亚洲最早规模化从事DEL技术研发的公司,深耕该领域多年,目前已建成分子结构超过10000亿种的DNA编码小分子化合物库,先发优势显著。
此外,公司于2020年12月完成了对Vernalis (R&D) Limited(以下简称“Vernalis”)的收购。而Vernalis成立于1997年,是全球较早以SBDD/FBDD技术为核心的药物发现CRO,将蛋白工程学、结构生物学、生物物理学以及药物化学联用,协同多个国际大药企联合开发了Mcl-1、A2AR、Bcl-2及Hsp90临床候选化合物(PCC),掌握大量SBDD/FBDD开发经验与Knowhow。
因此,从技术角度讲,Vernalis的加入加强了成都先导前端药筛技术平台的方法多样性,丰富和完善了其现有药物发现技术,降低了公司技术单一的风险。
不仅如此,FBDD/SBDD技术与DNA编码化合物库技术(DEL)本身还存在着很强的技术互补性,尤其在分子片段活性提升和先导化合物优化方面。
具体来说,FBDD技术能够快速对靶点进行成药性评价,并且有可能快速得到具有亲和力的分子片段。DEL技术能够快速扩展分子片段库,并且可以快速探索分子片段所代表的成药化学空间进而对分子片段进行优化,技术的整合无疑让成都先导在药物早期研发技术水平上实力倍增。此外,DEL技术筛选出的高活性化合物与靶点结合的三维结构信息通过SBDD的方法也有助于这些化合物快速优化成为临床前候选化合物。
而并购Vernalis对于成都先导的市场布局也将具有一定积极影响。由于公司主要客户均来自于美国且占总收入80%以上,在欧洲的业绩贡献率低及存在感不强也是成都先导亟需解决的问题。此次收购后,成都先导可以依托Vernalis在欧洲数十年的经营经验和成果以及行业声誉,迅速拓展自身在欧洲的市场影响力,有望提高欧洲地区对公司业绩的贡献,为整体业绩做增量。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DEL库技术外,成都先导的新药研发项目或也将面临快速发展期。上市至今,公司共有HG146、HG030与HG381三款新药申报临床,其中HG146为HDACI/IIb 靶向治疗药物。HG030的全部内地权益已于2020年11月转让给白云山,这也是成都先导首次实现了自创立至今自主研发新药项目的转让。
而新获批临床的国内首个非核苷酸类STING激动剂,有望带动公司新药权益转让业务价值进一步提升。
相关阅读
- 九号公司2025新品发布会召开,多款重磅新品发布
- 九号公司一季度营收51.12亿元,同比增长99.52%
- 契合北京低空经济发展政策 ST观典有望获益
- 九号公司官网 3.0:“帮我选” 功能上线,智能推荐超贴心
- 九号电动携手百度地图,开启两轮电动车导航新体验
- 诺诚健华2024年亏损4.4亿:上市3年共亏20亿 董秘袁蓓薪酬未披露
- 荣昌生物2024年亏损14.7亿:董秘温庆凯薪酬228万涨27万 总经理房健民739万降75万
- 煜邦电力2024年净利1.1亿增长196%:总裁周德勤薪酬309万涨241万 董秘石瑜薪酬84万
- 嘉必优2024年净利1.24亿增长36%:董秘易华荣薪酬74万涨薪10万
- 君实生物2024年亏损12.8亿:董事长熊俊薪酬383万降薪329万 董秘王征宇薪酬48万
推荐阅读
快讯 更多
- 04-10 11:21 | 为“首发经济”注入创新动力,CMEF见证宽腾医学影像技术革新
- 02-20 18:53 | 手机也要上HBM芯片?三星计划推出移动版HBM,预计首款产品2028年上市
- 12-30 16:40 | 国产首款DDR5内存问世!价格战开启,复制长江存储击败三星路径!
- 12-30 16:36 | 华为手机回归第一年:全年销量或超4000万台 有望凭借Mate 70在高端市场击败苹果
- 11-26 18:19 | 众兴菌业拟与涟水县人民政府签订《招商引资合同书》 拟投资设立涟水食用菌产业园项目
- 11-26 18:16 | 美芝股份中选vivo全球AI研发中心-精装工程采购项目(标段二)
- 11-26 18:14 | 健之佳拟用不超1亿回购公司股份 维护公司价值及股东权益
- 11-26 09:53 | 格灵深瞳收购深圳市国科亿道科技有限公司部分股权并增资5000万
- 11-26 09:37 | 炜冈科技拟以1.49亿购买衡所华威9.33%股权 华海诚科拟发行可转债收购炜冈科技所持衡所华威股权
- 11-25 10:41 | 精工科技与众亿汇鑫签署5.16亿元销售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