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挖贝网> A股> 详情

港交所的声誉保卫战:新经济企业请进 小型IPO走开

2019/1/22 17:19:53      挖贝网

在破发率超过70%的情况下,港交所正在打响一场香港资本市场的声誉保卫战,而非新经济公司和小型IPO企业或成为这场保卫战的第一个牺牲品。

2018年12月20日,港交所主席李小加亲自撰文《明星公司的IPO为什幺也会破发?——回顾2018香港上市新规》,在这篇文章中李小加不仅回答了明星公司破发等诸多热门问题,还提出了新的工作目标,其中第一条就是:确保公平对待和充分保护投资者,维护香港市场的良好声誉。

如何维护香港市场的良好声誉?现在答案已经出炉!

近日,明报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香港交易所上市审批会今年着重审批“新经济”及“集资额较大”的IPO。 报道称,不符合这两大要素、有成为壳公司嫌疑的IPO会在审批时更为审慎。香港交易所似乎重点“教育”那些安排小型IPO的中小投资银行。

海外上市潮 香港成首选

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却打开了一扇天窗。对于中国大陆企业来说,这扇天窗就是香港证券交易所。在内地IPO审核日趋严格的情况下,香港就成了不少中国大陆企业上市的首选之地。

2d56738c46b546f28efad3917112dbdf.jpg

资本邦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12月29日,共有243家企业在A股、美股和港股上市,其中港股和美股等境外资本市场IPO的中国大陆企业合计138家,首次超过A股,占比超过56%。尤其是港股市场,2018年共有99家来自内地的企业成功上市,已经接近A股105家的上市总数。

境外资本市场实现对A股的反超,离不开A股的从严审核。数据显示,从2015年至2018年,A股IPO审核通过率已从2015年的92.28降低至2018年的60%。受此影响第17届大发审委也被称为史上最严发审委。

与A股的从严审核不同,2018年港交所首次允许同股不同权的企业上市,这为小米、美团等新经济企业赴港上市奠定了基础。在小米、美团、中国铁塔(虽然被归类为建筑与工程,但也被视为5G概念股)等为代表的新经济公司的帮助下,港交所IPO融资额达到2866亿港元,同比增长123.4%,位列全球第一。

破发率超过70%

虽然2018年的新经济企业上市潮帮助港交所重新夺回IPO融资额最高的宝座,但带来的问题也很明显——新经济企业破发严重。以至于李小加不得不亲自撰写《明星公司的IPO为什幺也会破发?——回顾2018香港上市新规》一文,来解释这一问题。

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底,港股市场总共有141只次新股破发,破发率约为七成。其中不乏明星新经济企业,比如:小米、美团,其中小米股价已由上市首日的18.42港元的开盘价跌至现在(2019年1月22日,下同)的10港元,美团股价已由上市首日的72.9港元跌至现在的43.9港元。

李小加认为,香港上市新规迎来的首批上市公司发行时正值中国市场大幅下调之际是破发主要原因;其次是香港新经济公司新股定价估值倍数(PE)较美国较高。另一方面,新经济公司尚属新物种,无论是买方、卖方,还是中介机构都需要时间来学习和摸索如何给它们合理定价。

不过市场的声音就要比李小加直接得多。一位PE投资人表示:“无论是私募机构,还是以烧钱著称的互联网企业,在一级市场都面临着‘融无可融’的局面……今年众多企业赶着去香港上市,也是想赶在最后的时间窗口,多储一些粮草为后续发展蓄能。”

怀着这样的心态上市的新经济企业,其股票定价的合理性又有多少呢?

声誉保卫战

7成新上市公司破发,打新回报近10年最差,对港交所有不利影响么?恐怕是有的,

这造成的结果是,大量IPO积压无法如期发行,截至12月28日,主板处理中的上市申请个案数量为162家;创业板上处理中的上市申请个案数量为47家。

另一方面,这也会对香港资本市场的声誉造成不利影响,否则李小加不会专门表示:“确保公平对待和充分保护投资者,维护香港市场的良好声誉。”

既然要维护香港市场的良好声誉,那么有何措施呢?祸是新经济公司闯下的,那么也应该由他们来背这口黑锅么?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虽然以小米、美团为代表的新经济公司破发严重,但港交所对新经济公司的态度是不变的,依旧欢迎新经济公司的到来,甚至还要成为新经济公司的首选上市之地。比如李小加就明确表示:“进一步发展我们的新经济生态系统,根据市场最新发展调整有关流程或细则,致力于成为新经济公司的首选上市交易所。”

既然不能限制新经济公司赴港上市,那么只能另找替罪羔羊了——剔除那些非新经济公司以及有成为壳公司嫌疑的I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