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收益88.93% 新三板买入三年半后创业板IPO退出

2019/1/10 10:06:38      南山新三板 周运南

元月9日,早盘集合竞价时,笔者以20.96元价格在第一时间将才解禁的百邦科技(300736)23625股全部卖出,完成了笔者投资生涯中第一次从新三板二级市场买入,IPO成功到创业板A股二级市场的完美退出经历。


1.jpg


百邦科技全称北京百华悦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原新三板挂牌企业百华悦邦(831008)华丽转身而来的创业板上市公司。

百邦科技作为全国股转系统正式运行后最早停牌IPO的三家新三板股票之一,上市之路颇为曲折。在百邦科技成功上市之前,也只有三家新三板企业有过二级市场交易且有普通二级市场投资者成为股东并成功上市。

笔者下面以亲历的身份,全程回顾记录下一个普通二级市场投资者如何在新三板二级市场买入百华悦邦,并陪同百华悦邦熬过30个月IPO艰苦历程以及12个月限售期中所思所想所决策,供大家参考。

  百华悦邦成立于2007年,主营业务为手机售后服务及相关增值业务,是苹果公司在中国大陆最大的售后服务机构,也是三星和华为指定的主要售后服务机构,被市场称为手机售后服务第一股,也是正宗的苹果概念股。

百华悦邦早在2013年初就聘请民生证券进行上市辅导,但民生证券因涉嫌违法违规案件情况被立案稽查并被警告处罚整改。在2013年底公司进行第一次更换保荐券商,上市辅导机构变更为西南证券,但上市过程仍不顺利,所以决定先挂牌新三板,再同步继续寻求主板IPO。

2014年8月29日,公司正式挂牌新三板,证券简称百华悦邦,证券代码831008。

公司在新三板挂牌的13个月期间,只有17个交易日发生过交易,对经历过2015年一季度新三板二级市场交易最疯狂阶段的股票来说,这也表明原始股东们比较惜售。从2014年8月29日成功挂牌,直到当年12月16日公司才发生第一笔二级市场交易,还是一笔20万股的大额“手拉手”协议转让。2015年4月13日,发生第二笔市场交易,二级市场投资者开始逐渐进场了。

2015年6月12日公司发布董事会公告,审议并通过《关于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方案的议案》,并准备召开股东大会进行审议。

当时这份董事公告并没有太引起市场的关注,因为在当时的新三板市场圈确实没几个人知道IPO是什么回事,所以关注度也很低,这与后面的集邮概念有着天壤之别。后来的2015年下半年到2016年底,IPO概念股在新三板开始被炒作,主要是因为申报IPO的挂牌企业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就开始关注,媒体也在不断地跟踪报道,所以新三板就开始逐渐形成了一个IPO概念板块。

董事会公告出来之后,公司就按照律师事务所的要求对所有股东开始进行尽职调查。作为二级市场投资人,在尽调时都很积极努力地全面配合,并以最快的速度提供相关资料和签署相关文件。特别是在关于股票限售承诺事项,根据正常的IPO上市规定,作为二级市场买入的股东只需要承诺在上市后的12个月内限售即可。但公司律师经过调查发现我有一天从二级市场上买入的750股是公司员工的,可这名员工的股票却是股权激励定增获得的,这些股票根据IPO规定是要限售三年的,所以我手上的股票就出现了两种情况,这750股必须限售3年,其它股票只需限售一年。

公司证券事务代表最初同意分开签两份承诺函,后来律师反对,因为没有同一个股东签两份不同限售承诺函的先例。一开始我也不愿意签三年的限售承诺,因为我是从二级市场买入的,就应当按照市场规律处理,都限售一年,另外我在二级市场也卖出去几千股,谁能说这750股就不在这卖出的股票当中。当时好像也没有让公司找人回购的想法和念头,当然公司在当时也可能没考虑到回购这个方案。最后为了不给公司IPO添麻烦,还是同意全部股票都承诺限售三年,这个限售三年是指从该员工获得股票时计算,并不是指上市后再限售三年。所以在后来公司的招股说明书中这样写道“通过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协议转让取得公司股份的股东翁伟滨、周运南、唐健盛承诺:自2015年4月1日起三十六个月内且自公司股票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之日起十二个月内不转让或者委托他人管理其持有的公司股份,也不由公司回购其持有的公司股份。”

百华悦邦作为新三板最早一批申报IPO的企业,在2015年6、7月份,我们二级市场投资者都不知道是个什么玩法,当时大家心里也确实对IPO没有任何概念和想法,所以我也是被动陪同去了IPO,属于无心插柳一类。2015年4月买进百华悦邦时,纯属是二级市场短线投资,没想到这支股票会因上市申请被受理而停牌,更没想到这支股票将来成功“转板”可能会带来丰厚的收益。

2015年上半年新三板二级市场还处于相对火爆期,而且根据当时IPO的上会进展情况,公司从受理停牌到上会,可能需要2、3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作为一个本意是短线投资的买入交易,基于对IPO停牌时间的不确定性,对过会概率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对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我的第一个想法是希望在二级市场能以合理的价格交易出去。根据当时新三板二级市场的表现和预期的收益率,当时的心理价位是30元,有人买就卖,没人买就陪着去IPO,所以在6月29日和30日对外出让了几千股,出让价格就是30元左右。

2015年6月30日,公司在新三板的最后一次交易日,共有4笔交易,收盘价30.88元。同时在当天公司召开的股东大会上,审议通过的《关于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方案的议案》。

股东大会召开之后,公司并没有立即停牌,还是正常的可交易状态。二级市场依旧有报单,但绝大多数是卖单,这也证明当时整个市场确实都对IPO不太感兴趣,没人理睬没人买,当时如果要买入,应当还能买到不少股票。当然30元左右的买单基本没有了,低的价格我也不想卖,留下的股票就决定陪同公司去IPO了,不管未来上市成功与否也算是一份阅历和经验。当时认为,成功了意外之喜,失败了回到新三板继续交易,顶多亏损一些而已。但实际上现在我们已经发现IPO如果被否或者主动终止后回到新三板就不仅仅只是亏损一些了,而是打三折还是二折的问题了。在后来的招股说明书中,公司停牌时共有111名股东,其中有95名是通过参与公司2015年三次员工激励定向增发而成为公司股东的内部员工,我是持股最多的二级市场外部股东,持有15750股,位列第22位。

2015年7月21日公司完成了上市申报工作并领取了《中国证监会行政许可申请受理通知书》,当晚公司在全国股转发布暂停转让公告,于22日正式停牌。停牌之后,投资者基本上没关注公司的动态了,因为IPO这么大的事也由不需要二级市场投资者来操心当然也操不上心,相信公司自会按部就班地积极推进,至于上会、过会只能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作为投资者更只能听天由命了。

根据证监会2016年上半年IPO企业的排队顺序,公司已经排在第100位左右,按照当年正常流程2016年底公司就有可能安排上会了。可惜天有不测风云,当年6月证监会中止审核西南证券等中介机构的在审项目,就这样公司的IPO进程被按下了暂停键。于是公司在证监会的IPO排名不但没有往前走还一直往后退,到2017年3月排名已经退到了142位,而且永远是在已受理的第一位。2017年4月事情稍有转机,公司终于完成反馈,IPO状态进入已反馈阶段。可是祸不单行,西南证券又再次被证监会处罚,公司的IPO进程再次栽在了保荐券商手上。而2015年6月同一批IPO受理停牌的新三板企业新天药业却早于2017年5月19日成功在中小板上市交易了。

在停牌后的两年期间里公司董秘、证代都换了人,当然这不影响公司IPO,公司在2017年4月20日也进行了一次10派8元的年报分红,同样IPO排队期间是允许现金分红。两年多没联系过公司的我曾试着联系了新三板交易软件F10中的公司电话,可一直未能有人接听,后来才知道是由于有太多的各类公关、媒体、中介、广告等电话打进来,为了不给公司IPO添上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尽量不接听已经公开的电话。在那一段时间,该投资者都快放弃对公司IPO的期望了,准备计提了。

好事多磨,2017年9月21日,公司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关于变更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保荐机构的议案,公司不得已进行了第二次更换了两次保荐券商,由西南证券更换为中信建投。

有志者事竟成,2017年11月8日证监会官网显示公司的IPO进程从已反馈进入到预先披露更新,离上会只一步之遥。

11月15日,证监会第十七届发审委2017年第46次会议审核公司IPO申请,公司首发申请获通过,颇为曲折的上市之路终于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2.jpg


成功过会的当周,公司新任证券事务代表主动联系了我,告知了过会后的相关工作及需要配合的相关事项。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持股成本的核算,这个成本关系到解禁后的税收核算。

根据相关规定成本核算有两种,一种是按真实成本核算,需要按照会计师事务所的要求提供相关成本证明并被采纳同意;另一种更为简单,直接按你解禁后卖出时价格的15%计算你的持仓成本。

虽然账户显示的最终成本是每股14.5元,但由于自己进行过多次买和卖,如果按会计师事务所的要求提供资料肯定复杂。反正都已经过会上市了,多纳点税也无所谓,为了不给公司增加工作难度,加快正式上市速度,所以同意直接按15%进行成本核算。

2017年11月20日,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在全国股转终止挂牌的议案,。12月5日股东大会通过在全国股转终止挂牌的议案,主要是IPO成功再摘牌,所以股转审批流程很快。12月25日,公司从新三板正式摘牌,831008代码就此成为了历史。

在12月25日收盘后投资者会突然发现自己的证券账户上没有了公司股票持仓信息,出现这个现象是因为公司已经从新三板摘牌,所以股票自然从新三板账户消失,暂时转移到了中登公司后台上。中登在证监会核发IPO批文后,会根据IPO去向将股票划至投资者上交所或者深交所的证券账户里,但由于股票还是限售的,所以也不会直接显示在证券账户,但实际上已经在证券账户的中登后台中,直到解禁公告之日的晚上才会显示在账户上。

2017年12月22日,证监会核发公司IPO批文,公司真正步入上市流程。12月28日网上申购日,拟于在创业板公开发行不超过1357.72万股,发行价为19.18元,代码为300736,计划募集资金3.09亿元,拟投资于闪电蜂电子商务平台优化项目、补充流动资金等。12月29日,公司公布中签号码,中签率为0.0128107383%,每个中签号码只能认购500股。

2018年元月9日,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正式上市交易,笔者有幸受邀出席敲钟上市仪式。当天开市后我才敢写点东西纪念,之前包括上会、过会、核发和申购,我都不敢发朋友圈(当然小范围内,我还是被很多朋友在过会那天要走几千元红包)。因为我深知没到正式敲钟上市这一天都存在变数,股东们保持缄默是对公司最好的支持。

元月19日,公司在第九个交易日瞬间打开涨停又封住涨停直至收盘,收盘价为59.2元,也是公司目前的历史最高价。

 5月22日,公司实施10转5股并派6.8元的分红。

9月13日,公司证券简称由百华悦邦变更为百邦科技。

10月17日至23日,公司在创下新低后逆势迎来连续5个涨停,妖性乍现。

12月21日至26日,公司在大幅回调后又逆势迎来连续4个涨停,庄性十足。

2019年元月8日,公司发布首次公开发行前已发行股份上市流通公告,限售股份可上市流通日为2019年1月9日;解除限售的数量为32,466,45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39.74%;实际可上市流通数量为7,344,938股,占公司总股本8.99%;解除限售的股东人数为107名。百邦科技这次是在12个月限售期刚刚届满之日就正式解禁了,笔者之前关注的新三板集邮第一股新天药业(831215)于2017年5月19日新天药业(002873)在深交所中小板正式上市交易。但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公司在12个月后的2018年5月19日竟然忘记了解禁,直到5月24日才正式解禁。

元月8日晚间,“消失”了整整12个月的23625股终于再一次显示在笔者的证券账户上。

作为一个职业的新三板投资者,因为对A股二级市场研究不专也不精,所以第一时间卖出解禁股是我的操作守则,不求最高只求最快,尽管没卖到当天的好价格,但也得遵守自己确定的操作规定。两年前我的第一次被A股收购的新三板股票也是在解禁后的第一时间就清空了的,虽然不是卖在最高位,但也已经是相对高位了。


3.jpg


账户中全部股票以20.96元卖出,我的核算成本是卖价的15%,个人所得税为增值部分的20%,交易系统自动扣除(1-15%)X20%=17%的税款,成本14.5除权后是9.21,最终每股收益大概是20.96 X 83%—9.21=8.19元。从2015年7月IPO受理停牌到2019年元月预计退出,整个过程历时三年半,总收益率是8.19/9.21X100%=88.93%,年平均收益25.41%。

个人认为这个收益率相对也比较正常,首先是因为停牌时我的持仓成本并不高,二是公司总股本比较小,迎合A股的炒新炒小;三是新三板和A股在这三年半里都大幅下跌了,知足常乐;四是若中间少耽误一年时间年化收益会更高。

其实此时仔细一想,如果按停牌价30.88元计算,中间实施一次10派8元和一次10转5股并派6.8元,停牌价除权后是19.6元,再加是溢价所得税20%,基本就不赚钱了,所以想想当时我以30元卖出的决策也是对的,还可以节约三年半的时间成本,只是可惜当时买单不足。

笔者曾于2016年5月25日自己南山新三板公众号文章里在市场上首次定义了“新三板集邮”概念,在文章中也重点分析了集邮的“四个机会、四个风险和四个策略”。但由于我在投资上深信“久利之事勿沾,众人之地勿往”的原则,我更关注和担心集邮的政策风险、时间风险、经营风险和上会风险等四个风险,所以我没主动参与集邮,当然也因此错过了2016年下半年集邮特别是扶贫集邮的一大波疯狂行情。我没有羡慕嫉妒恨,虽然没喝上集邮的汤,当然后面也没挨过集邮的打,因为很多投资者为了这一波疯狂在事后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个人认为Pre—IPO投资策略作为自2015年下半年以来新三板二级市场投资者最主要的投资策略之一,目前在新三板还是继续可行的。但投资者必须更关注企业本身,硬实力最关键,管理规范性、业绩持续性、利润真实性三点尤其为重要。特别是在2018年3月下旬流传的IPO窗口指导标准“主板最近三年扣非后净利不低于1.5亿,当年不低于8000万元;中小创板最近三年扣非后净利不低于1亿,当年不低于5000万元”,这则消息直接导致新三板出现了“IPO撤回潮”。但要提醒投资者朋友的是,广撒网式地集邮已经被新三板二级市场的现实证明是个伪概念,也是个失败的投资策略,很多投资者之前绝大部分集的邮都变成了当前集的雷,一个个在账户中逐渐炸响。

新形势下,IPO“集邮”式投资还是继续行不通,只能睁大双眼,按照当前IPO审核要求精选个股。

(文章来源:南山新三板/作者:周运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