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新三板,在试错中成长!

2019/1/7 8:25:48      张可亮的三板会 张可亮

新三板像一位美女,让众多仰慕者,神魂颠倒,鬼迷心窍,求之不得,辗转反侧。即使人离开,魂也丢在了这里,这就是她的魅力…

新三板为何有如此之魅力,让很多人如此之坚持?让很多人如此之痴迷?趁着岁末天寒,人心思暖,人心思变,再说说三板。

1
三板意味着什么?

新三板的意义,我已经写了一本书,书名《新三板改变中国》,就是最好的表达。

这是一本自始至终都贯穿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的书。我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来认识资本市场,希望新三板可以改造现存的资本市场,进而改造中国的资源分配体系,让广大劳动人民获取生产资料,让他们自由的创造自己的生活,改变自己的命运。

稍微解释一下:新三板是为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而生,这是它的使命。而中小企业,在我看来,它们应该是劳动者的联合,而资金就是生产资料,给他们融资,就是给劳动者以生产资料,给劳动者以发展权。就像我在《新三板的堂吉诃德》一文中所说:

人类有了火种才能走向文明,企业有了资金才能向前发展,新三板就是从众神那里盗取火种的普罗米修斯,它赋予每个企业融资的权力,它给每个企业带来生机和希望。

中国的贫富差距过大,不是生产力造成的,而是生产关系造成的,具体而言就是生产资料(资源、资金)的分配不公造成的。生产资料分配不公必然造成一次分配不公,想要通过二次分配来解决,那是何其难也。如果真想解决中国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那就必须从解决生产资料的分配不公开始,也就是必须从中国的金融体系改革开始,而新三板就是这个体系改革的突破口。

我在书的扉页上写了一句话:新三板将重新定义中国资本市场,重构权力、资本、劳动之关系。反观我们当前的社会,金融圈拥有或追逐着“资本”,敬奉或圈养着“权力”,唯独看不见“人”。所以如果读者对“权力”、“资本”和“劳动”,这三个习以为常的词没有深一层的认识,估计是读不懂这本书。

不怪大家,别说80后,就是60后70后,还有多少人在读马列?金融圈都言必称华尔街,言必称哈耶克,言必称巴菲特,有谁还会读马列?有谁还关心着劳动?有谁还在关心着人?

1.jpg

2
要改革还是要建设?

岁末年初,新三板内有自身发展的制约,外有上交所科创板的夹击,有人说新三板应该二次创业,有人讲新三板应该重启改革,更有甚者说新三板应该关门大吉。到底应该如何评价新三板这两年的迟滞?新三板在新的一年又该何去何从?

我们生活的国度,以及我们所处的时代,在公共领域,可能接触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就是“改革”。处处都在改革,时时都在改革,新三板同样如此,从江湖到庙堂,人人都在谈改革。可是什么是“改革”?每个人可能有着不同的理解。但是难道“改革”不是指改变旧制度旧事物,对已经成熟正在走向没落的制度进行调整、改进、变革么?新三板,这个新生的市场,这个还没有建成的市场,怎么就要开始改革了呢?说新三板需要改革,这是对新三板这个新生事物不假思索的否定。

大家说新三板有问题,对新三板不满,这种问题和不满,从何而来?我认识是来自于2016年之后,新三板制度建设的停滞,新三板没有被一张蓝图绘到底,被人为的拖成了半拉子工程,拖成了烂尾楼。大家想想,新三板从扩容之初,国务院就规定了它是和上交所、深交所一样的全国性股票交易场所,就承诺了新三板将有协议转让、做市交易和竞价交易三种交易方式,市场建设中涉及税收政策的,原则上比照上市公司投资者的税收政策处理;涉及外资政策的,原则上比照交易所市场及上市公司相关规定办理。国务院的这些规定,都还没有落实执行完毕,就开始谈论新三板的改革?真是无稽之谈,荒唐可笑!新三板最大的问题,不是改革,而是尽快建设!那些天天嚷嚷新三板有问题,需要改革的人,其目的只是为了用所谓的改革来阻挠新三板的进一步建设罢了!

具体来说,一个健全的资本市场,必须要有股票发行的一级市场,股票交易的二级市场,一二级两个市场是互为支撑,互为凭借的市场,二者的协调平衡发展才会有整个资本市场的协调良性发展。新三板在开始之初,对其一二级市场都做了谨慎处理,比如一级市场采取挂牌和发行相分离的制度,而且发行只放开了不超过35人的定向增发,并未解锁正常的公开发行;二级市场交易,只放开了协议转让,之后又解锁了做市转让,并未解锁竞价交易;在板块设置上,一开始也只有一个板块,之后又解锁了创新层,但有名无实,并未给创新层任何制度红利,并且一直未解锁精选层;在投资者方面,设置了500万的门槛,并未解锁公募基金、社保基金的入市等等;在做市商方面,开始只允许券商做市,后来解锁私募做市,但是迟迟不让落地。这些安排在发展之初,这可以说是必要的和正确的,但随着市场的发展,应当逐步解锁这些从一开始顶层设计当中就具备的市场功能,让其成为一个制度健全、功能完善的现代化的资本市场,也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市场参与者的要求。

新市场中,本应该用解锁,用进一步建设去解决的问题,却迟迟不见解锁的动作。反而要求这个市场在本就不健全的制度下去改革?!改什么?怎么改?难道应该是把定增的35人改成15人?把交易频率改为两天一次还是一星期一次?把投资者门槛从500万提升为1000万?把做市商继续缩小范围,由几十家券商参与改为几家参与?

很可笑,是吧?

市场上那些善良的人们提新三板改革,他们的意思当然是继续解锁既定的政策,继续按照既定的蓝图加快新三板的制度建设和功能完善。但是有人提新三板需要改革,是居心叵测,用心险恶!

所以现阶段来说,新三板不是什么二次改革和二次创业,新三板是继续完善、继续建设,将郭主席任上诞生的新三板,肖主席任上发展的新三板,一张蓝图绘到底,而不是绘到一半就谈什么改革。当然对于整个资本市场来说,新三板的建设,就是整个资本市场的改革,道理就是我所说的新三板是中国资本市场稳住存量、做大增量的双轨制改革。

2.jpg

3
重新认识改革

新三板在扩容之初,都做好了顶层设计,都绘好了蓝图,为什么其建设过程还如此的波折?观察研究新三板的建设历程,可以很好的理解改革的进程与实质。

在新三板建设之初,我带领我们团队义无反顾的从IPO市场转移到新三板市场,投身于这场资本市场的改革中去,做了很多挂牌项目,并从2015年底就开始向挂牌后服务转型。可是随着市场的逐步推进,对新三板的非议和争议四起。我也忍不住加入了这场争论,根据自己多年的资本市场实践经验和并未放弃的理论学习,写了一系列关于新三板关于资本市场改革的文章,提出了双轨制改革和强制性制度变迁的判断。自认为事实清楚,逻辑自洽,道路清晰,是利国利民的好事,肯定应该也必须顺利推进,所以对新三板充满信心,满以为这次改革是动真格的,与之前换汤不换药的发审制度改革有着天壤之别,所以对这次的资本市场改革充满信心。

可是这两年新三板建设的停滞,也迫使我不断反思,建设新三板市场政治正确,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为何却难以推进?问题出在哪里?是我错了还是监管层错了?于是又开始重新用制度经济学的视角,来看待这次资本市场的制度变迁。在2017年底又提出了新三板是中国资本市场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必须自上而下强力推进的观点,实则是呼吁更高层介入,破解困境,推进改革。

一场改革,有时候会被称为一场革命,有时候也被称为一次改良。说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是就它对传统观念的冲击和它积累变迁的意义而言。比如我讲新三板重新定义资本市场,就是要告诉大家之前所持有的资本市场观念,是先入为主,是错误的,用荣正咨询郑培敏郑总的话来说就是“我们之前错把赌场当市场,错把拉斯维加斯当成了华尔街”。比如我说“新三板是可以比肩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近三十年最伟大的制度变革,新三板可以改变中国”,讲的就是它的累计变迁,它对其他改革措施的带动,其效果将不亚于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

3.jpg

就我们可以观察到的经历的每一步制度的推进而言,新三板这场资本市场的改革就是改良。新三板每一次政策的推进,都是向被改革的一方(上交所、深交所、证监会内部的发审部门)妥协的结果,迂回的前进。新三板必须在承认、保护和转化既得利益的前提下(稳住存量),小心翼翼的为自己一点点的争取发展空间(做大增量),迂回前进。

至此,我理解了华生在2008年改革开放30周年的时候,对中国改革的一段评价:

改革从来就饱受两翼的批评:它既有旧体制的残迹,又有新体制的幼稚;既有变革中的失序,又有妥协中的痛苦,就是没有站在传统或现代的道德高地上的批评者们自己不必兑现的乌托邦期许。这是中国近代以来由于丧权辱国、贫困落后,急于求成的激进主义引领潮流以来,曾经创造了伟大历史文明的中国人最不习惯的变革和推动社会前进的方式。但其实正因为如此,它在惊人的变革中避免了社会经济和政治结构的撕裂和对抗,打破了中国几千年历史上改革总是以悲剧结束的宿命,也走出了过去总是在理想的憧憬中以暴力和革命摧毁社会、从头再来的历史循环,这才是中国改革的真正伟大成功之处和奥妙所在。

我自己也写下了:

理论的力量在于预见,在于一针见血,在于一剑封喉,在于砍掉枝蔓,直抵本质,思想永远领先于时代,而现实的真谛则在于不断的妥协,不断的迂回。国家改革如此,新三板建设,资本市场改革亦如此。

我注六经,六经注我。

新三板,让我重新认识了改革。

4
试错中,成长

回顾我们国家40年的改革,我们形象的比喻成“摸着石头过河”,摸石头就是一个试错的过程,既有自上而下的政策试错(政策试点、区域试点),又有自下而上的实践试错(小岗村按手印),或二者兼而有之(国企改革),总之是在试错过程中,实践、认识、舆论和政策的互动形成一定的改革气候与共识,产生体制变革创新的冲动或推力,由此激发或推进改革。由试点试错来推进实践,通过社会舆论来评价实践,由实践总结经验教训,再由政府内部博弈产生政策,再去指导新的实践,几者之间交叉作用,发酵变化,制约着利益博弈的各方,不断的妥协调整和寻求平衡,并最终产生制度创新与社会变迁。

新三板这场资本市场的改革,只是中国伟大变革的一个侧面或者说是组成部分,但是却完整的重现了中国改革的这一真髓。

新三板,在试错中成长!

11月5日,科创板横空出世,证监会在下午答记者问的新闻稿中就用到了“科创板是资本市场的增量改革”这样的语言,之后各方关于科创板的评论,几乎都以“增量改革”来分析评论,这已经成为共识。我从2016年断定中国的资本市场必须走“稳住存量,做大增量”的双轨制改革之路,而别无它途。这个观点,这些呼吁,已经为新三板人所熟知。科创板,虽然不敢说是在这一观点影响之下的产物,但它一产生,人们立刻可以理解它的定位和意义,这从侧面证明了资本市场双轨制改革的观点和策略,已经深入人心,不敢说它指导了实践,但至少是解释了实践。

4.jpg

5
自为的存在

萨特说人是一种自为的存在,自为永远是它现在所不是的东西,永不是它现在所是的东西。它总是自我关照,又自我否定。在自己的愿望、理想中否定现在的自己,设计、创造将来的自己。

我想说整个民族,全体中国人民也是一种自为的存在,我们自古以来就秉承“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们现在仍然在提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我们仍在规划、创造自己民族的命运,改革没有完成时,改革永远在路上,这是我们民族的传承,也是我们民族的幸运!

克尔凯郭尔——这位存在主义的先驱,他说:“你如何信仰,你就如何生活。”

中国,你爱或者不爱,她就在哪里,改革,复兴…

新三板,你爱或者不爱,她就在那里,试错,成长…

而我们,如何信仰,就如何生活……

如此而已…

(文章来源:张可亮的三板会/作者:张可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