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高凤勇:不谈“门槛” 咱们谈谈“科创板”的“门框”!

2018/12/25 9:09:37      新三板文学社 高凤勇

之前笔者对科创板的预测和建议一直围绕建设科技大大板展开,主要强调的是拟上市企业的大市值壁垒,形象点是个上市门槛,关于门槛问题,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见我与布娜新先生合著的《金融不虚—新三板的逻辑》这本书,虽然这本书主要讲述新三板,但是里面有大量关于注册制市场的详细论述,可以作为企业以及投资人们在科创板推出之前的参考读物。

今天我主要谈谈科创板的门框行业接受度。就此也谈谈我们这次要试行的注册制与海外市场的注册制的一个显性不同。

回忆2000年大家刚讨论创业板时,很多人高喊中国的纳斯达克来了;2013年新三板市场设立时,又有一批人高喊中国的纳斯达克来了;最近的科创板,又有人要喊中国的纳斯达克终于要建立了,这次会是吗?

我觉得当然不是。

同是注册制,我们科创板和海外以纳斯达克市场为代表的注册制会有哪些不同呢?

最显性的,就是两个市场对行业的接受度完全不一样,纳斯达克或者香港市场拥有宽幅的行业和商业模式接受度,而科创板暂时只会采取很窄幅的行业和商业模式接受度

以纳斯达克为例,虽然目前绝大多数市值被以TMT和生物技术为代表的行业瓜分,但是这只是市场很多年自由选择的结果,在纳斯达克市场,并不排斥其他诸如金融、食品饮料、房地产等行业的注册上市,在纽交所、香港联交所更是如此,应该这么讲,只要公司合法存续,客户愿意接受,股票发得出去,公司判断未来能够符合上市维持标准,你就可以申请发行上市。

而我们的科创板,行业限制相信会非常严格。

首先,科创板的上市行业政策应该服从中国的产业政策,这是中国的一个现实国情;

其次,科创板还会是在国家鼓励的产业方向里的、必须拥有高科技属性标签的行业和企业。

打个比方,虽然茅台盈利能力很好,品牌的护城河也很深,但是以目前的判断,也是没有资格申报科创板的。

第三,虽然我们法规上可以马上推出注册制,但是我们的全套监管和服务体系适应注册制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比如说,我们交易所的审核人员是否能充分了解各类新经济的特点,能反馈出有深度接地气的问题,以使得发行人披露更加充分和有效?我们的投行服务机构是否真的会对各类成熟度不一的高科技企业估值和定价,进而顺利地销售出股票?我们是否能预见各类行业和模式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重大问题进而对市场造成巨大打击?

相信这都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

因此,市场流传的硬科技的提法就顺理成章:所谓,我理解就是更多的属于看得见摸得着的产品,再缩小范围就是科技制造业,如果能叠加上很好的盈利指标,我们的整套服务体系就会比较容易以熟悉的市盈率定价方式对公司进行包装和股票承销,投资者就会以熟悉的方式进行买卖和交易。

随着这些企业注册制上市的顺利实施,其他更多类型的新经济模式就容易慢慢融入,企业、投资者、中介机构和监管者在这个过程中彼此磨合,我们的门框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放宽

但是无论如何,“高科技”的标签怕是要拥有很长时间了。

其实,如果把我国几个市场的门框画在一起对比也是比较醒目的:

新三板作为我国最大的基础性市场,行业属性准入最宽松,除了房地产行业,几乎其他所有的行业都可以在这个市场上找到身影;

主板的行业属性要窄很多,创业板之前的行业属性比主板继续窄很多,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创业板的门框有向主板靠拢的趋势。

马上推出的科创板,将是中国资本市场行业门框最窄的市场,绝大多数企业自身的行业属性都无法登陆这个市场,所以科创板市场虽然是注册制,但是可能是全球最为精品的注册制市场

现在请读者想象一下,比如一个基金,如果配置电商,估计还得依靠海外市场,但是要配置中国高铁元素,估计科创板就是最好的场子了。

(文章来源:新三板文学社/作者:高凤勇)